我國水資源總量爲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佔有量爲2240立方米,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我國的水資源現狀存在總量緊缺、人均佔有量低、地區分佈不均、水土資源不相匹配、水體污染日益加重、城市缺水情況凸顯等問題。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加重了局部水資源的負荷,也加劇了城市地下水的污染,很多城市的地下水均出現了水質富營養化、鐵錳超標等問題。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制約因素之一,已經引起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十一五”期間,我國確定了單位GDP能耗每年減少4%,5年減少20%的目標;主要污染物排放,包括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總量5年內要減少10%的減排目標。在水體污染防治工作中,水質監測工作是污染預警、持續性污染物監測和治理效果評定的重要手段,已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作爲連續性監測工具的水質在線監測儀器承擔着提供準確監測數據和監測報告的責任,在環境監測工作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傳統的環境水質監測工作主要以人工現場採樣、實驗室儀器分析爲主。雖然在實驗室中分析手段完備,但實驗室監測存在監測頻次低、採樣誤差大、監測數據分散、不能及時反映污染變化狀況等缺陷,難以滿足政府和企業進行有效水環境管理的需求。從國外環保監測的發展趨勢和國際先進經驗看,水質的在線自動監測已經成爲有關部門及時獲得連續性的監測數據的有效手段。只需經過幾分鐘的數據採集,水源地的水質信息就可發送到環境分析中心的服務器中。一旦觀察到有某種污染物的濃度發生異變,環境監管部門就可以立刻採取相應的措施,取樣具體分析。可見,水質在線分析系統最大的優勢便在於可快速而準確地獲得水質監測數據。自動水質監測系統的應用,有助於環保部門建立大範圍的監測網絡收集監測數據,以確定目標區域的污染狀況和發展趨勢。隨着監測技術和儀器儀表工業的發展,環境水質監測工作更開始向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爲主的監測方向發展。
縱觀我國的環境水質在線監測體系建設,經過多年發展,已初步建成具有我國特色的環境連續自動監測管理和技術體系,並已逐漸形成網絡。